(一)導入
出示圖片
教師:同學們,你們覺得這幅畫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物呢?
學生:春天。
教師:在你眼里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?你還記得哪些詩歌是描寫春天的嗎?
學生各自發言。
教師:“春眠不覺曉,處處聞啼鳥?!贝禾烊f物復蘇,百花爭放,鳥語花香,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朱自清先生描繪的詩情畫意的散文《春》,看一看朱自清先生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。
板書課題:春——朱自清
(二)認識作者
教師展示作者朱自清的圖片和資料,或者播放視頻介紹作者朱自清。
朱自清(1898年—1948年),原名自華,號實秋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江蘇揚州人,中國現代散文家、詩人、學者、民主戰士。著有詩文集《蹤跡》,散文集《背影》《歐游雜記》《你我》等。
(三)《春》創作背景
《春》創作時間大約在1933年間。此時作者朱自清剛剛結束歐洲漫游回國,與陳竹隱女士締結美滿姻緣,而后喜得貴子,同時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,人生可謂好事連連,春風得意。
(四)積累詞語
1.讀準字音
朗潤(lǎng rùn) 醞釀(yùn niàng)黃暈(huáng yùn) 賣弄(mài nong)嘹亮(liáo liàng) 烘托(hōng tuō)靜默(jìng mò) 風箏(fēng zheng)抖擻(dǒu sǒu) 健壯(jiàn zhuàng)
2.理解詞義
醞釀:本義是造酒時的發酵過程,文中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,像發酵似的,越來越濃。風箏:一種玩具,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紙或絹,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,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。花枝招展:像花枝迎風擺動一樣,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艷麗。
(五)誦讀課文,整體感知課文內容
1.教師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,讓學生注意聽課文朗誦時的感情。
2.教師播放配樂,學生全體朗讀課文,要求讀準字音,流暢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。
3.教師指導朗讀,點明朗讀比較好的同學上臺朗讀課文。
4.朗讀過后讓學生討論文章的語言特點,教師總結課文的語言特點:文章以短句為主,運用了大量疊字,如嫩嫩的、綠綠的等,還有排比、比喻、擬人等幾種修辭手法,語言優美,節奏明快,生動形象將春天圖景描繪出來,韻味無窮,字里行間都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。
5.整體感知,理清課文思路:
讓學生將課文按段落分為三部分。
教師:同學們,課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,讀了課文,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春天的?(提示學生)課文分為三部分內容,請你和同桌討論,看看怎么分?每個部分主要描寫的是什么?
學生討論并發表意見。
教師講解課文思路:同學們看看你們分對了嗎?
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:“盼望著,盼望著,東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?!边@句話中兩個“盼望著”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,表現出作者急切盼望春天的到來?!皷|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”運用擬人化手法,描繪春天在“東風”的吹拂中來到人間。簡單的一句話體現出作者對春天的到來是期待和喜悅的,用來個字形容這部分的內容,即:盼春。
第二部分是第2-7自然段:這個部分具體描繪了春天到來時自然的不同景物,即:繪春。第二部分描繪的具體景物有草、花、風、雨和人們迎春的場景,我們可以將這些具體的景物當成一幅幅畫,它們分別是:
春草圖
春花圖
春風圖
春雨圖
迎春圖
第三部分是8-10自然段:運用了三個比喻來贊美春天,將春天比作“剛出生的娃娃、小姑娘和健壯的青年”,體現了春天的新、美、力。這部分內容即為贊春。
(六)板書設計
(七)課堂小結
《春》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,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生動形象、全面地描繪春天,抒發了,抒發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,我們能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熱愛生活,積極向上的情感,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思路,知道文章是按照“盼春、繪春、贊春”這三部分來描寫的,那么,在第二部分“繪春”中,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具體描寫春天的呢?下節課,我們再來欣賞。